
顾智淳,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师资、上海市“医苑新星”青年医学人才、区属学科带头人、中国药学会优秀人才。兼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青委会主委、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青委会副主委、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青年委员、长三角抗凝药师联盟秘书、上海抗凝药师联盟秘书,长期从事药物治疗的管理与研究工作。
在林厚文主任倡导的“研究型临床药师培养”理念的熏陶下,经多年科学深耕,以顾智淳为核心的临床药师团队率先建立“多重慢病药物治疗管理创新体系”,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。通过开设慢病药物治疗管理门诊,自主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、易于推广的用药教育条目,并制定慢性病药学门诊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操作规程;首创最佳决策视角下的药物治疗管理模式,组建国内首个“市级和长三角医院抗凝药师联盟”,并自主研发了“爱抗凝”智能化药物治疗决策与管理系统。基于循证研究成果,实现患者用药风险预测、最佳方案推荐、个体化剂量计算、全程化用药管理,构筑了多重慢病药物治疗同质化、标准化服务体系,提升药物治疗管理效能。同时,基于循证药学方法挖掘300余项RCT研究和500余项健保数据,完成了20项慢病患者用药方案的系统评价;应用离散事件仿真技术和模糊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,成功预测慢病患者华法林等窄治疗窗药物的用药风险,并应用“平衡数据策略”优化模型效能,为患者提供用药剂量推荐。构建的基于循证药学的合理用药体系,推动指南证据更新,改变临床用药推荐,提升循证用药水平。该体系已成功应用于全国多家医疗机构,实现三级-二级-社区医院联动的智能化、同质化慢病药物治疗管理,惠及数万余名慢病患者,显著提升了慢病患者的用药认知度、用药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,实现了药物治疗管理从传统的手工化、碎片化向智能化、全程化和信息化转变,显著提升国内合理用药管理水平。基于该体系已发表100余项研究成果,20项被北美、亚太和国内的医学指南引用,获得“中国医院管理奖”学科管理组金奖、银奖,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(排名第二)。
顾智淳围绕抗凝循证和抗凝管理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,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eClinicalMedicine, Clin. Gastroenterol. Hepatol., Int J Surg, Pharmacol. Res.等领域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,受聘为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特刊副主编。